多晶莫來石纖維憑借耐高溫、低導熱等特性,在高溫窯爐、航空航天等領域占據重要地位。然而,該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強度下降、脆性增加的問題,不僅導致設備維護成本攀升,更對生產安全構成潛在威脅。那么,導致纖維強度下降的原因都有哪些呢?
1.高溫環(huán)境
在高溫作用下,多晶莫來石纖維內部原本細小均勻的納米級晶粒會通過 Ostwald 熟化機制逐漸長大,從最初的不足 100 納米粗化為微米級。晶粒粗化破壞了纖維的致密結構,導致晶界結合力減弱,進而使纖維的抗折強度下降 30% - 50%。
2.化學侵蝕
莫來石纖維中的氧化鋁和氧化硅成分,會與爐渣中的氧化鈣、酸性氣體發(fā)生固相反應,例如在 1200℃時,莫來石與氧化鈣反應生成鋁酸鈣,這種新生成的低熔物不僅會破壞纖維的晶體結構,還會在表面形成孔洞,使纖維更容易斷裂。
3.生產工藝
部分廠家為追求產量,在纖維成型環(huán)節(jié)縮短燒結時間,導致晶體發(fā)育不充分;或在原料混合階段攪拌不均勻,造成纖維內部成分差異。
4.復合因素疊加
多晶莫來石纖維強度下降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。例如,高溫導致的晶體粗化會使纖維表面變得粗糙,從而更容易受到化學侵蝕;而化學侵蝕形成的孔洞又會在熱應力作用下擴展為裂紋,進一步削弱強度。
面對多晶莫來石纖維強度下降的難題,企業(yè)應從原料把控、工藝優(yōu)化、服役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等多方面入手,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。同時,加快研發(fā)新型納米復合纖維、表面涂層技術等,提升材料的綜合性能。